自從過年時先搬了一大堆東西回家(包括電腦、小說、VCD...),加上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碩二下,生活變得很簡單,就是工作和休息而已,回到家放點音樂,翻翻書、翻翻paper,大約凌晨三、四點便熄燈睡覺。也很少到量販店採購、自己下廚(除了每天在實驗室煮一杯咖啡),然後我發現很多生活習慣就進入了我的夢中。
我的個性很愛到處亂走亂看,特別是初到台南一切都很有意思,碩一時我家的風火輪就幾乎陪我逛遍了台南,遠至安平、家樂福呢!現在,我常在將醒未醒之際在夢中進行故事或探險,我的夢都滿有故事性、連續性的,常常讓我很想知道接下來會如何?多半張開眼看看時鐘又倒回枕上。雖然完全清醒時也記不太住什麼,可是都會有意猶未盡的感覺。因此,我也發現自己很淺眠,因為我通常花在床上的全部時間是七小時上下,『夢中探險』時張眼看到的時間多半是一、兩小時前的事了!回想起來,我也很少作惡夢,印象中最恐怖的夢是幾天前作的,我的磨豆機居然被灌滿水、泡著一大把的咖啡豆!真是....
今天也是,醒時就在床上天馬行空呆想許多事,嘗試回憶夢境、大學的片段、研究所的片段、小說、漫畫的片段。忽然想起了張元老師和劉炯朗校長。在大學、研究所課程中,這兩位老師是對我影響最大、印象最深刻的,是什麼呢?是身教吧,他們在授課時對於學術的熱忱和合而為一。張元老師是清大歷史所的教授,所開上下四學分的中國通史我是一半修一半旁聽,我本身對歷史也是有興趣,很多課堂上的情景在數年後還如在眼前一般,今天就想起了張老師對唐、宋的比較:唐雖是盛世,內在卻是空虛的,宋雖然顯得樸素,內在卻是豐富而多采多姿。
(陳建中)
我是在大學的最後一年才修了劉校長的邏輯設計,說起來課程內容本身是還好,可是確有印象很深刻的兩件事:『曾經滄海難為水、除卻無山不是雲』以及對課本內容的質疑。前者說來較有趣,一日一位老師問劉校長:『曾經滄海難為水、除卻無山不是雲』之後是什麼?結果兩人都不知道,校長當天就查了資料找出全文和出處,他說雖然當時不知道,但查了資料,他就曉得問題的答案。而另一件事,則是一日上課我們針對課本的例子作討論,,認為課本有誤,一位同學作了結論和看法,校長就說:『那就寫信告訴作者。』大家都是一副『是說真的嗎?』的表情,校長則認為,既然在書本上發現了錯誤當然應該告訴作者。這是一種求知的態度,一直讓我難忘!
離思 元稹
曾經滄海難為水,除卻巫山不是雲;
取次花叢懶回顧,半緣修道半緣君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