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兩年半,出差了三次,台北兩次、日本一次,每回總是有(幾)位老大(們)陪同,心裡也總是見世面、興奮的情緒居多,畢竟天塌下來有高個兒頂著(他們也真的都比我高啊~)。這一回出差,只有我自己一個,儘管是我相當熟悉的台北,但心境卻已截然不同。
心裡一開始就為此次前往W公司解決bug定下明確的目標:要做到何種程度才算OK(沒想到竟被我和同事爆兄不幸言中,bug下頭藏著更嚴重的問題)。由於只能靠自己,而問題也不能因為解不出來(明天再戰)就沒有進展(要盡可能地實驗、蒐集可能的線索),所以要學著自己拿主意,做決定。
我自己有個特點,就是想著到什麼就會說出來,通常只是片面的思緒,尚未達成結論。這常讓聽者問我,『所以你想說的是?』然而,我卻發現透過與人談論,更能刺激自己思考,不管言談中是否能獲得結論或答案;但和自己對話,卻反而容易讓腦筋打結(這是該加強的地方)。但是,在對外、對上、或是對不甚清楚狀況的人而言,這樣的習慣和行為似乎就顯得有些草率和隨便,應該要先做好決定,再具體的說明。
--
上面提到的台北,應該說是我『記憶中相當熟悉』的台北,這幾年離開台北唸書、工作,又不喜這兒的喧囂、嘈雜,總是隔了好幾個月才上來一次。這一回,我發現自己與人交談、思考時,提及台北相關的字句,幾乎都已經屬於台北人的回憶了。我一直跟同事、W公司的F和家人說,搭乘254可抵達W公司,但是昔時的254左右線,現在已分成672和254;所以F一口反駁,W公司附近沒有254。搭乘計程車時,跟司機說要到公館的三總,於是到了三總急診室,車就停住;原來辛亥路的三總院區早已遷移內湖。
不過,經過公館汀州路時,中學時的回憶又在心頭流轉起來。當時正迷著周星馳,總是存錢去租錄影帶的那間店已經關門,而三十公尺外的車輪餅攤子卻已晉身『有店面』階級,客人一樣大排長龍。路上多了好幾間泰國菜、麻辣火鍋的店,但當年的雲南館子和蕃茄牛肉麵依舊,只是當年青澀的我們如今已分散各處,經營起各式各樣的人生(據說,當年喜歡的某人現在是調查局傑出的一員呢!)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