滷肉不怎麼稀奇,一大堆的食譜都有,我照著做也做了好幾次。今天下班時,忽然想起奶奶做的滷肉的滋味,也連帶想起了做法。
材料:五花肉
調味料:醬油一碗(一般飯碗的八分滿),米酒少許,冰糖些許
做法:將五花肉切塊成需要的大小,置入鍋中,加入醬油、冰糖,開極小火直到肉塊都熟了。至於肉的Q度和軟度就視個人需要增加適當的燉煮時間,由於火極小,因此肉塊不會因為久煮過老過硬,反倒是要注意別煮得過爛。
當然,我早就照著奶奶的教法煮過,只是總滷得不好。今天下班的路上,一邊回憶著奶奶說得步驟,一邊揣想著其中的訣竅。回到家一試,竟然了有了八九成的味道。關鍵如下:
1. 肉要適量(重點是要夠多)
以單身女生(當初試煮試我研究所時的事了)或是不常開伙的兩人小家庭,常常擔心吃不完,於是肉的份量過少;但至少肉塊要能鋪滿(擠滿)鍋底。奶奶這道滷肉的做法,做點在於不加水,完全靠醬油和冰糖提味,燉煮出肉汁來;所以醬油也不能用的太多,避免過鹹。由於肉塊擠滿鍋底,所以一些些的醬油就可以淹過所有肉塊。
2. 鍋子要適當
今晚用的鍋子是類似康寧鍋的玻璃鍋,一樣也有厚重的鍋蓋。這樣的鍋子有幾個好處。第一,鍋子的保溫效果好,鍋子熱了以後,只要很小的火就可以讓鍋子維持在輕微沸騰的狀態,不會有熱能分散、不集中的問題。第二,這種鍋子的鍋蓋厚重,因此可和鍋緣非常密合,也不會輕易第被水蒸汽推開。奶奶這道菜的做法不加水,因此燉煮過程中的水蒸汽就很重要;水蒸汽無法溢出鍋外,而在鍋蓋處凝結,然後集結成水珠再滴回鍋中,於是鍋中始終有足夠的水分,不會因為只加了一些些醬油和酒,就很容易的燒焦了。
奶奶這道魯肉的作法,與一般食譜(加醬油、高湯、米酒、滷包)的作法相差極大,前者的湯汁盡是甘醇的肉汁(所以湯汁不多,而且肉的選擇很重要),而後者則是味道、香氣濃重,滷包等調味料就很重要了;對我來說,後者的味道太重,我還是喜歡奶奶教的作法。據說,奶奶除了很會做菜,也還會做包子、饅頭、麵包、湯圓...等點心,以前還開過小吃店呢!接下來等有空一些,我最想跟奶奶學的,就是包粽子了(大心的期待:))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