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一陣子,上台北與高中時的幾個好友聚會,由他們的口中得知徐四金的『香水』一書。其實,徐四金這名字學生時代就聽過,但是心裡一直以為是個與魯迅等人同時期的作家(非常直覺的文字偏見啊!),但那時期作者的作品都不合我胃口,所以一點想去瞭解的念頭都沒有。
最近香水被拍成電影,好友們聚會時又說得口沫橫飛的,好像此電影非看不可一般,因為小說帶給他們的震撼很大。我這才知道,徐四金不僅是當代作家,而且也非中國人,而是德國人。於是,我先找了徐四金的鴿子和香水兩本書來看,才看香水的電影版。
看完徐的作品,覺得他一定是個性格古怪的作家(一如出版社在扉頁上的介紹)。尤其是看完鴿子時,心想,怎會有人這麼花墨水、心思地去描述一個性格偏執、愛鑽牛角尖的傢伙?對於香水,亦是。不過,香水的篇幅長,主角的人生經歷又如此與眾不同,因此也相當精采,比鴿子好看許多(可能也是因為我比較看不來短篇的偏見。。。)。
但是,香水電影版卻忽略了作者對於主角性格的刻畫,一力著墨於主角的『帶衰』和殺人的部分。雖然,在書中每個與主角有相處過的人都死了或是失蹤,但是對於有些人作者也只是描述許久之後,他們的下場(如保母和爵士)。人不免生老病死,而且人生本難盡如人意。其中,香水店老闆的死最為離奇,所以電影也特別努力刻畫,甚至還描述房子崩塌的前兆,實在是太刻意了。
反而是書中有一段,我覺得是關於主角心裡作重要的描述和轉折,電影卻完全未提。就是主角躲避人煙、隱居岩洞多年的部分,裡面深刻的描述了主角的心理(和他心中的異想世界)。他原本是完全沈浸在是自己的香味的國度的,要不是因為發現其中少了自己的味道,也不會離開這個國度。而居留在爵士家中的那一段,倒是把香味的調理寫得非常神乎奇技:一個人傳達出來的第一印象,竟然可以透過味道而有不同的變化!
對我來說,電影版最大的缺點是,居然用旁白來交代劇情的轉折!豈不是失去了用電影說故事的意義?!然而,書中不少的過場部分確實也很難用影像去傳達,但是,應該還是有比旁白更好的方法吧?!電影最好的部分,則是男主角的表現,完全的呈現出他偏執和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的性格,瘦瘦弱弱的體格也很像書中的描述。據說,這位演員並不是非常有名的人呢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