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四, 8月 13, 2015

關於寂寞

今天在某人的FB看到一篇關於寂寞與自私的心情,突然有感而發,想要寫些什麼。




老實說,我似乎沒什麼立場去講『寂寞』。因為就現實面,老黃讓我相當自由,有兩個可愛(但調皮)的小鬼,有喜歡的工作,有喜歡的同事和朋友;但,在內心深處裡,我有一個以自己為圓心畫成的小圈圈,裡面只有我自己。雖然是寂寞的,但並不孤單,我喜歡和自己對話。

在那篇FB的心情裡,有人reply說:『才20出頭,已經有這樣的感觸了』

我回想著過往,我在初三即將畢業那年的謝師宴上理解了這件事。我望著舞池中笑鬧的同學們,察覺到自己的格格不入,雖然我也不記得我到底有沒有加入其中。我希望自己是自由的,不要勉強、不要委屈,所以在心裡替自己保留一方天地,而外在則是盡可能隨和。

因此,我要夠獨立、夠強悍、也夠圓融,讓我盡可能地保有一份完全的自我;高中時,曾有一位大人只看了我的文字,便分析我的性格是『外圓內方』,真的是不能再同意更多了。

這樣是自私的嗎?也許是吧,但誰不自私呢?有的人是為了外在條件,當然也可以有人是為保有一份內心的自由。

從另一個角度看,其實是沒有同頻率的人可以分享(或者分享了也起不了共鳴)。或者,害怕輕易讓人走進那個最內圈裡,自己會很容易被傷害。權衡之下,習慣寂寞、與自己相處,安全自在多了。年近四十,對自己當然也越來越瞭解;我原來是個很怕痛的人,所以為了可以不痛,我寧可忍受些許不適。還是大學生的某一年下學期,被一顆智齒痛到不行,看了牙醫才除之而後快,也順便檢查了牙齒,發現我還另外有三顆『後患』,那年暑假就鐵了心,分別解決掉它們!這些年,我也定期做牙齒檢查、洗牙;其實我超怕那些機器在我牙齒上游走的聲音,但為了不要牙疼,我寧可忍受。

老黃應該算是站在我那小圈圈邊上的人,戀愛時覺得他就是那個懂我的人(套句T的話,被賀爾蒙蒙蔽了),但是戀愛這麼多年相處下來(接著結婚),才慢慢發覺,我們兩個其實頻率不同,不少事情難有共鳴,雖然他還是站在圓圈的邊上,有些話不吐不快,還是會說。

反而是,跟自己對話有意思多了, 一個我會順著當下的思緒走,另一個我則會在幾個不同觀點間跳躍,提出詰問、引經據典。心情不好的時候、快樂興奮的時候、....都可以跟心裡的那個自己說(也常常就是blog或plurk的初始想法)。以前年輕的時候,還不太懂得跟自己對話,常常希望有個天使在我身後,看顧著我,也理解我;我選了什麼歌來聽,他知道為什麼;我突然地笑了或是皺眉,他也懂得。等年紀大了一些,就知道,這個天使其實就是心裡的我。

所以,我其實滿享受一個人(所謂的寂寞),雖然是特立獨行了一些,可是自由自在。雖然是自私了一些,不把很心裡的話說出來。但外在上,我也盡可能地去滿足那些關心我的人的需求,照顧他們、滿足他們。

關於那篇FB,我沒能去reply什麼。畢竟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、有自己關要過,雖然我懂得那心情。看著底下一堆人的reply,不知發文者會有什麼感覺?是感到溫暖(有著麼多人關心著)?還是感到泛泛(如果易地而處,這應是我的感覺)?也或許,是某個他在乎的人像他抱怨都不懂他的想法和感覺,才有感而發那篇心情。也許吧~~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