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五, 4月 18, 2003

時時刻刻 The Hours(書籍篇)

自從看完The Hours,就迷上了Virginia Woolf,看了一些些的Mrs. Dalloway、A room of one's own,也看了她的傳記(找不到出口的靈魂 : 吳爾芙的美麗與哀愁/奈吉爾.尼可森 ( Nigel Nicolson)著,洪淩譯/左岸文化)和The Hours的原著小說(時時刻刻/麥克.康寧漢著,蔡憫生譯/希代);然後,再看一次The Hours,看到Clarissa探望Richard,突然懂了:為什麼三個女子中,Clarissa給我的印象最不深刻,因此也直覺地以為她佔的比重最輕。

我想,是因為Virginia和Laura的『苦』對我而言是比較外顯的,前者活在二十世紀初期的英國有性別歧視、精神疾病、創作....的壓力,後者活在二十世紀中期,婦女還無法、也不敢擺脫世俗的眼光(家庭、婚姻....),因此生活的很壓抑,很沒有活力。至於Clarissa,這會兒我突然懂了!她一直擺脫不了Mrs. Dalloway的『枷鎖』--為了他人而活,儘管他是生活在2001年的New York。一大清早,就被不斷的電話包圍著;在花店,她說:『Flowers! What a beautiful morning!』在公寓,Richard說:『Mrs. Dalloway! Always giving parties to cover silence!』似乎是要讓自己的生活樣子滿足別人對自己的認知:Mrs. Dalloway是善交際的、會讓所有圍繞在她身旁的人愉快的。在戲中她說的話多半讓我覺得泛泛的、客套的、誇張的,只有在少數的時間點瞬間流露出心中真實的感受,少了Virginia強烈外顯的感情、Laura一直掛在臉上的『強顏歡笑』(特別是對Mr. Brown),所以我就自動忽視了他這個角色。

其實,Clarissa應該始終心境都處於一種微弱的掙扎吧:『我想要這樣做....我應該這樣做....』在情感上,既割捨不下Richard又喜歡著Sally,於是也想要同時顧全對這兩人的關懷!這樣做人,好累!太在乎別人的看法!可是,大多數的人大多時都是這樣吧!久而久之,就成了一種根深柢固的習慣:『XXX大概以為我....』不常常提醒自己,也許就會逐漸地成為反射動作!

Richard也是個值得去體會的角色,Virginia稱之為『先知』呢!只是,我的感受一次只能感受一個人,不然感受會變淡的(道明寺的口氣:))!下回吧!

題外話,(Virginia寫的)Mrs. Dalloway的閨名也是Clarissa,Mrs. Dalloway的原始書名則是The Hours!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