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五, 9月 14, 2007

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



這其實只是一本小書,很快可以看完;我很喜歡作者的概念,兼之其中附有作者的書單,可以作為唸書給孩子聽的參考。

我本來就是個愛看書的人,特別愛看小說;小說也不過就是字多了很多、情節複雜許多的故事書。追溯我看書的起源,應該是小三的時候,媽媽帶我和弟弟上台北市立圖書館(光是圖書館,台北市的資源就遠遠是其他縣市難以比較的)。那時候在兒童閱覽室,看的就是附有注音的各種故事書,大多還有插圖,像是中國神話故事、魯迪、...;接著就發現旁邊一櫃櫃的書,雖然沒圖不過還是有注音,封面好像挺好看的,於是東方出版社的亞森‧羅蘋系列,水牛出版社的青少年讀物、國語日報出版的書、七俠五義之類的中國古代故事(東方?)、...,也一一被我借回家。如今,許多出版過許多優良青少年讀物的出版社都已結束營業。

雖然已離了題,我還是想感嘆一下。遠見2007年8月號『越簡單越流行』就有專刊探討國內的閱讀問題,其中一篇文章『適合他們的書在哪裡?「三不一沒有」的青少年讀物市場』就提到:『相對於成人書與兒童書,台灣專為13歲到18歲青少年出版的書籍,不論在類型或數量上,都相對貧瘠許多。』。現在的青少年沒了我們過去那些很棒的讀物,實在很堪憂。

愛看書之於我的性格影響非常深遠,看到某些角色人物總有『當應如是』的認同;正與此書作者的看法類似。他提到他的孩子進幼稚園後,總是很讓老師稱讚,作者認為並不是他非常強調品行、行為的教育,而是在不間斷的『餵故事書』給孩子的同時,他們也跟著潛移默化了。

看到作者的書單,許多都是繪本,突然讓我想起了大學時期修的一堂課『兒童文學』,授課教師林真美小姐,除了是遠流『大手牽小手』系列的譯者,也是小孩和大人齊聚一堂的讀書會『小大讀書會』的發起者。林真美老師曾在課堂上提過,念繪本給孩子聽,他們馬上就會靜下來,即使是小小孩也一樣。繪本用故事傳達了各式各樣的東西給孩子,由實際的動、植物、色彩、...到抽象的情感、道德、...。而念繪本正是讓孩子與大人共讀,一起享受閱讀,也建立親子關係。

看完此書的隔天,我便開始唸書給弟弟聽。一開始參考此書作者的建議:『要幫這個階段的孩子(嬰兒)唸故事書最容易、也可以最隨性;家裡的任何書都可以隨手拿起來唸,也不用要拘泥於要怎麼唸。』所以我就先挑了小黃買的一套配以國畫、書法的唐詩、宋詞、元曲來唸,甚至唸到蘇東坡的水調歌頭和岳飛的滿江紅,還用唱的呢!原先以為替嬰兒唸書會像是對著牆壁說話一樣,既覺得自己奇怪,也得不到任何反應,誰知並非如此。我讓黃小弟和我一起並排躺在大床上,將書舉了起來,他的眼睛也會跟著看,跟著我翻頁。一開始『自言自語』確實怪怪的,不過唐詩之類的古文,我也很難即席用童言童語說給孩子聽,照著唸就是了(當作是訓練自己的咬字發音:P)。

念了幾天,弟弟越來越有反應,開始會抓書、會掙扎、扭動表示抗議(聽久了應該覺得很無趣,附的圖又小又看不懂),所以我就在社區圖書室借了本繪本來唸,圖案又大又鮮明,他真的會認真看呢!之後便專挑繪本唸給弟弟聽,有一天他在床上番/翻的時候,怎麼把他扳正、叫他都沒用,乾脆拿起一旁的繪本唸將起來,這牛小子竟然就轉過頭來看我呢!唸書給嬰兒聽真是非常有意思的經驗(不時還有書頁的保衛爭奪戰:D),而當年修兒童文學、覺得唸書給小孩聽很彆扭的我也沒想到七、八年後我會拿起書來實踐我在課堂上所學到的!

沒有留言: